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自然流產三次及三次以上者,其原因包括胚胎染色體異常、母體因素、免疫功能異常、環境因素及其他不明原因等。
1. 胚胎染色體異常:
這是導致習慣性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染色體異常可能是由于配子形成或受精過程中發生錯誤,導致胚胎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從而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引起流產。
2. 母體因素:
全身性疾病:如感染、高熱、嚴重貧血、慢性肝腎疾病、高血壓等,均可導致流產。
生殖器官異常:子宮畸形如子宮縱隔、單角子宮、雙角子宮等、宮頸機能不全、宮腔粘連等,均可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導致流產。
內分泌異常: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等,均可影響胚胎發育,導致流產。
強烈應激與不良習慣:妊娠期無論嚴重的軀體如手術、直接撞擊腹部、性交過頻或心理過度緊張、焦慮、恐懼、憂傷等的不良刺激均可導致流產。孕婦過量吸煙、酗酒、過量飲咖啡、海洛因等毒品,均可引起流產。
3. 免疫功能異常:
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患者體內可能存在抗磷脂抗體、抗核抗體等自身抗體,這些抗體可與胚胎抗原結合,導致免疫排斥反應,引起流產。
同種免疫功能異常:胎兒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對母體來說,胎兒是一種同種異體移植物。正常妊娠時,母體對胎兒父系抗原識別后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避免胎兒受到排斥。當母體免疫功能異常時,可對胎兒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導致流產。
4. 環境因素:
過多接觸放射線和砷、鉛、甲醛、苯等化學物質,均可能引起流產。
5. 其他不明原因:
約有 50%的習慣性流產患者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血栓前狀態、內分泌因素等有關,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對于有習慣性流產史的患者,在再次妊娠前,應進行全面的檢查,包括夫妻雙方的染色體檢查、女方的生殖器官檢查、內分泌檢查、免疫功能檢查等,以明確流產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妊娠后,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心情舒暢,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