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因便秘去年11月做了剖腹探查,然后保守治療。今年6月29做再次檢查,大腸腫,下截腸壁增厚,做了大腸切除,8天后出現腸漏,積水,腦梗塞。病·人神智一直清醒,16天后造漏,腹腔一直積水,用慶大,替哨唑洗,43天后又出現了腸漏。請問為什么會出現再漏,該怎么治療?
指導意見:
1.治療原則腸瘺的治療目的是設法閉合瘺管,恢復腸管的連續性,糾正腸液外溢所致的各種病理生理改變。20世紀70年代以前,治療腸瘺的首選方法是緊急手術修補腸瘺,當時公認的原則是“愈是高位的瘺,愈要盡早手術”。但是,由于對腸瘺的病理生理學了解不夠,將腸瘺的處理原則等同于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外傷性腸穿孔等,希望能一次修補成功,而事實上由于腹腔內感染嚴重,腸襻組織不健康且愈合不良,早期手術失敗率高達80%。20世紀70年代初期,隨著TPN的臨床應用,腸瘺病人的營養障礙問題可得到解決,加上各種抗生素的應用,對腸瘺感染的有效控制,腸瘺的治療策略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以采用各種非手術治療促進腸瘺的自行愈合為主,而確定性手術治療是最后的選擇措施。TPN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營養不良,而且可減少腸液分泌量50%~70%,有利于腸瘺的愈合。20世紀80年代后期,生長抑素應用于腸瘺的治療,使腸液的分泌再減少50%~70%,24h空腹腸液流出量由2000ml左右減少至200ml左右。20世紀90年代以后,重組人生長激素應用于臨床,可促進蛋白質合成與組織修復,使腸瘺非手術治療的治愈率進一步提高。目前,腸瘺的基本治療原則是:根據腸瘺的不同類型和病理生理情況,采取有效的營養支持、抗感染、減少腸液分泌、封堵瘺管、維持內環境穩定、促進瘺管愈合以及選擇性手術治療等綜合措施,以提高早期治愈率。一些研究正在探索在有效的營養支持和抗感染前提下,通過生長抑素和生長激素的適當聯合應用,對腸外瘺病人實施早期確定性手術,提高早期手術修補腸瘺的成功率和早期治愈率,并縮短療程。2.治療措施(1)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是高流量腸瘺的嚴重并發癥,也是腸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包括消化液的大量丟失;嚴重腹腔感染所致的高分解代謝:胰島素拮抗,糖利用障礙,出現高血糖;難以糾正的酸中毒;以及在腸瘺的治療過程中,不恰當的營養支持和液體補充等。因此,腸瘺所致的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比較復雜,形式多種多樣,并且貫穿整個病程和治療過程中,隨瘺流量的改變,感染控制程度的不同,紊亂的程度也會發生改變。在腸瘺的治療過程中,必須自始至終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基本措施是保證正常的水電解質和酸堿補充,控制腸液漏出,及時發現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對腸瘺患者應注意監測24h出入量、血電解質、血氣分析、血細胞比容、血漿滲透壓、尿量、尿比重、尿電解質等。特別要注意有無低鉀血癥、低鈉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腸瘺治療過程中既可出現高鉀,也可出現低鉀,而病人可無明顯癥狀。由于細胞內外鉀離子的交換是緩慢的,并需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血清鉀并不能完全代表和反映總體鉀的量及其變化。在腸瘺的治療過程中,隨著感染的控制,機體由分解代謝轉向合成代謝,對鉀離子的需求也會增加。在臨床上補鉀時應當多作監測,并不宜在短期內將所缺失的鉀全部補充。補充鉀的制劑一般應用10%氯化鉀加入液體中。對并發有高氯血癥的病人可用谷氨酸鉀。補充的途徑可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和經瘺口灌入或口服。對于需大量補鉀的病人一般采用中心靜脈給予,并應當進行心電監測,防止引起心律失常。(2)營養支持:腸瘺患者營養支持的目的是改善營養狀況和適當的胃腸功能休息。有效的營養支持不僅使患者營養狀況改善,促進合成代謝,而且增強機體免疫力,使感染易于控制,提高腸瘺的治愈率。營養支持基本方法包括腸外營養(PN)和腸內營養(EN)兩種,但所用的營養成分組成和具體途徑可以多種(參見腸內腸外營養)。①腸瘺營養支持的原則:腸瘺營養支持,應當根據患者全身狀況、腸道功能情況和治療階段與治療目的,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營養支持方式,添加適當的營養物質,以達到最佳的營養支持效果。
溫馨提示:
多吃上結含碘豐富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飲食中適當補充蛋白質。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