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腓神經損傷現在三個月了,腳能抬起一點,走路正常,跑時不便,腿下部按上去有些輕微疼痛,現在受傷的部位用手摸有一個小疙瘩.
這種情況吃些B1,B12在過一段時間能全好嗎?
指導意見:
注意預防,如上石膏或夾板前在腓骨頭后加用襯墊保護,腘窩或腓骨頭處手術時應防止腓總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應盡早治療,多數可通過神經直接吻合進行修復,如果神經缺損過大,可考慮選用自體腓腸神經移植修復。臨床治療表明,傷后3個月以內手術的效果最好。閉合性腓總神經傷盡管有自行恢復的可能,但也應盡早手術探查,行松解術、吻合術或神經移植術,如無恢復,可轉移脛后肌或行三關節融合術,以改善功能。感覺障礙不在負重區,可不處理。1.腓總神經的顯露(1)腘窩部腓總神經的顯露(圖1):俯臥體位,患肢稍墊高。手術步驟如下:①切口:自股后腓骨頭上約8cm處,沿股二頭肌內緣,由下外經腓骨頭后方,轉向腓骨頸前下,長約12cm。必要時可延長切口(圖1A)。②切開筋膜:在股二頭肌內側深部游離出腓總神經,用橡皮條輕輕牽引,繼續向遠側游離,至腓骨頭后外稍下。必要時在此處分離出腓總神經淺支與深支(圖1B)。(2)小腿部腓深神經的顯露(圖2):體位,仰臥位。手術步驟如下:①切口:沿脛骨前肌外緣切開,其部位及長度視需要而定(圖2A)。②沿切口線切開深筋膜,于脛骨前肌與長伸肌之間分離,顯露脛前動脈,靜脈緊貼于動脈旁,腓深神經位于動脈外側(圖2B)。2.脛后肌腱轉移糾正足下垂畸形轉移脛后肌腱至足背以代替伸肌功能,有經脛腓骨骨間膜孔轉移和經脛骨前內側皮下轉移兩種方法。仰臥體位,手術步驟如下:(1)足背內側緣舟骨結節處做一長2~3cm之縱行切口(圖3A),顯露及游離脛后肌腱,于緊靠其止點處連同骨膜一起切下。(2)于小腿下1/3內側、脛骨后緣后方做一長5~6cm之S形切口(圖3A),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顯露及游離脛后肌腱,將其遠段由此切口抽出(圖3B)。注意勿損傷該肌后面的脛后神經血管束。(3)于足背正中相當于外側楔狀骨處做一長2~3cm之縱切口(圖3A),顯露楔狀骨,剝離骨膜后用手鉆向足底方向鉆一骨洞。(4)在足背切口與小腿內側切口之間做一皮下隧道,將脛后肌腱經皮下隧道拉至足背切口。此時即可縫合足背內側切口及小腿內側切口(圖3B)。(5)使足背屈至80°位,用拉出鋼絲法將脛后肌腱末端縫合固定于外側楔狀骨的骨洞內(圖3C)。縫合固定時肌腱要保持適當張力??p合足背正中切口。(6)術后用短腿石膏固定于上述位置,6周后去除石膏及拔除固定鋼絲,開始功能訓練。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