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有祛濕功能的,本身艾葉是一種燥烈性質的中藥,用艾葉揉制成艾絨后熏灸人體的穴位,可以溫陽行氣、促進血液的循環,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將體內的濕氣代謝出去。因為人的水濕在進入人體以后,是需要通過陽氣的蒸動和氣化才能夠得到正常的輸布,陽氣是以腎陽為主。如果腎陽不足的情況下氣化失利,水液就會停滯在人的身體當中形成水濕。艾灸具有很好的溫煦腎陽的作用,通過艾灸人體的一些穴位,通常以任脈、督脈和腎經為主,可以使腎陽得到補充,更好的發揮氣化行水的作用。所以水濕內盛的患者可以適當選擇艾灸的療法,但艾灸的手法、穴位和時間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