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病分以下幾種:第一,損害僅限于下運動神經元,表現為肌無力和肌萎縮而無錐體束征者,為進行性肌萎縮。第二,單獨損害延髓運動神經核而表現為咽喉肌和舌肌無力、萎縮者,為進行性延髓麻痹。第三,僅累及錐體束而表現為無力和錐體束征者,為原發性側索硬化。第四,如上、下運動神經元均有損害,表現為肌無力、肌萎縮和錐體束征者,則為肌萎縮側索硬化。這幾種類型中以肌萎縮側索硬化最為常見,肌萎縮側索硬化多中年發病,不到10%的患者為40歲以前起病,病程2~6年,男性多于女性。
病情分析:
根據神經元疾病損害部位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肌萎縮側索硬化,是常見的類型。導致四肢,軀干,胸部以及腹部肌肉逐漸無力并萎縮,從而影響運動。
指導意見:
二:進行性肌萎縮。表現為緩慢進行的肌肉萎縮,肌無力以及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三:進行性延髓麻痹。表現為進行性的飲水嗆咳。
病情分析:
根據病變所累積的部位,可以分為上下運動神經元病變以及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受累類。
臨床表現可分為4類:
第1類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第2類是進行性延髓麻痹
第3類是原發性側索硬化
第4類是進行性肌萎縮
指導意見:
肌萎縮側索硬化:發病年齡都在30~60歲,多數45歲以上發病,癥狀為一側或雙側手指活動并作無力上臂或肩胛帶肌群。
進行性延髓麻痹:發病年齡較晚,都在40歲或50歲以后,發病主要表現進行性發音不清,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咀嚼無力。
進行性脊肌萎縮:發病年齡都在20~50歲都在30歲左右,男性較多,首發癥狀通常為單手或雙手小肌肉萎縮無力。
原發性側索硬化:都在中年以后發病起病,因你常見首發癥狀為雙下肢對稱性僵硬乏力,行走呈剪刀布狀態。
以上是對“運動神經元病的分類及表現”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溫馨提示: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