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昨晚半夜腳趾疼痛醒,大腳趾處紅腫,媽媽說我這像痛風,真的很疼,像被動物咬了一口,為什么痛風總是最先在大腳趾處發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為什么痛風總是最先在大腳趾處發作?
據相關實驗測定,在37℃的生理鹽水中,尿酸鈉的溶解度為416μmol/L,與高尿酸血癥的診斷值420μmol/L非常接近。人的體液中除了生理鹽水還有很多其它物質,這就使得不同部位體液對尿酸鈉的溶解度也不同。人體正常體溫37℃指的是核心溫度,在軀干以外的部位,溫度就要低于這個核心值。比如,正常膝關節滑液的溫度只有32℃,而在離心臟最遠、皮膚最薄的腳趾處,溫度就更低,尿酸鈉的溶解度也隨之下降,此時最容易析出結晶體,就是我們常說的痛風。身體末端小關節的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環較差,皮膚濕度較軀干部位低,血尿酸非常容易沉積并析出尿酸鹽結晶。相反,軀干部的關節如髖、骶、脊柱、胸肋等關節,局部都有肌肉及較多的脂肪組織包圍,溫度比末端四肢的小關節高,血管也很豐富,血液循環較末端關節好,局部PH值不低,血尿酸不易沉積,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及痛風石的機會就少。
此處屬于身體的小關節,日常走路、運動等活動比較多,承受壓力大,最容易受到損傷,而尿酸在受損處更容易沉積,這也是引起痛風發作的一個誘因。
還有一個結晶析出必備的重要條件,那就是晶核的存在。沒有晶核,即便濃度超過溶解度,結晶也不易析出。而晶核存在,即便濃度低于溶解度也可以析出。至于晶核的形成,可能是活動引起的微,也有可能是其它我們尚未發現的原因,但這確實是一個考量因素。
病情分析:
你好,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
指導意見:
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處的尿酸鈉溶解度低。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處的血液循環比較差,容易沉淀尿酸鹽結晶。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處日常活動比較多,容易受到損傷,也有一定的影響。這些因素可以導致痛風容易在大腳趾處發作。
病情分析:
你好說的情況是屬于痛風的表現,主要尿酸嘌呤升高導致,
指導意見:
建議先去醫院檢查尿酸有多高,再針對性服用藥物,平時不要吃海鮮,豆制品,啤酒等食物。
以上是對“為什么痛風總是最先在大腳趾處發作?”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溫馨提示: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精神緊張、感染、手術,一般不主張痛風病人參加跑步等較強的體育鍛煉,或進行長途步行旅游。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