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多動癥主要是使用一些中成藥制劑,臨床上常用的有靜靈口服液,地牡寧神口服液和小兒智力糖漿。可以選擇其中一種口服,一般至少要服用一個月以上才可以看到效果。
中醫也可以輔助治療多動癥的,需要根據孩子的體質,病情情況進行辯證施治的。任何單一的治療往往難以達到顯著、持久的效果,需要綜合的、多方位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合理教育、認知行為治療、社會技能訓練和必要的藥物及生物反饋治療。
中醫如何治療兒童多動癥?兒童多動綜合征,簡稱兒童多動癥,是一種兒童行為障礙性疾病,多數自嬰兒時期即顯癥狀,如興奮、睡眠差,不易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等,而學齡期最為顯著,多數病兒年齡增長后癥狀逐漸減輕乃至自然消失,可以說是兒童期特別是學齡期兒童的常見多發的行為問題。
以上是對“中醫治療多動癥的理論”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中醫如何治療兒童多動癥?兒童多動綜合征,簡稱兒童多動癥,是一種兒童行為障礙性疾病,多數自嬰兒時期即顯癥狀,如興奮、睡眠差,不易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等,而學齡期最為顯著,多數病兒年齡增長后癥狀逐漸減輕乃至自然消失,可以說是兒童期特別是學齡期兒童的常見多發的行為問題。
國外報道其發病率約5%~10%,在我國,其發病率約占全體小學生的1%~10%,男性患兒約為女性患兒的4~9倍,多發于6~14歲。患兒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其主要表現為注意力障礙,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心做事或聽課,易受外界干擾;行為障礙,如好動、好說、好鬧,自己難以控制,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過多,語言過多,難以遵守紀律,容易影響他人學習,好與同學爭吵;情緒障礙,如易怒、易興奮,情緒不穩,易激動,控制力弱,常因不能滿足其要求而大哭大鬧,甚至在沖動時打鬧不休,較難預測其情緒波動;學習困難,如盡管其智力不差,但由于注意力渙散,學習內容不能全面掌握,家庭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對學習缺少自信心,因而學習成績不佳。嚴重的可以出現逃學、說謊、偷竊等行為,甚至會發展為攻擊性、破壞性行為,嚴重影響了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故對本病的防治是兒科臨床一個重要課題。
中醫學無多動癥病名的記載,但在一些醫籍中有一些與多動癥一些癥狀相類的描述。如《靈樞·行針》“重陽之人,其神易動,其氣易往也”,《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又如《壽世保元》云:“徒然而忘其事也,盡力思量不來,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這些描述與多動癥患兒臨床表現十分相似。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早產、難產、腦外傷和某些傳染病、中毒等因素有關,并與家族遺傳、先天發育及出生史有一定聯系;其屬中醫肝風、失聰、健忘范疇,與心、肝、脾、腎諸臟關系密切,部分醫家從心脾入手、從脾腎入手,研究本病。有專家認為兒童多動癥的發病,除了與其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導致脾胃虛弱、氣血虧乏,精血不充,以致心神無以受奉,肝木不得涵養,體內陰陽失衡,陽動有余、陰靜不足,神魂志意不周有關外,很多情況下和痰瘀互結、清竅受蒙亦關系密切。痰瘀攻于心腦而生多動諸證
專家指出,痰瘀相關的理論,由來已久。早在《黃帝內經》中,對于痰瘀相關的理論和治療已初見端倪,如《靈樞·百病始生》說:“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成矣。”又說:“腸胃之絡傷,則血溢于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結,則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說明了津液與血瘀相互影響的病變過程。后世歷代醫家據此不斷對痰瘀理論進行發揮,清代醫家唐容川更是在《血證論》中明確提出“血瘀積久,亦能化為痰水”,“瘀血流注,亦發腫脹者,乃血變成水之證”。張介賓也說:“痰指人之津液,無非水谷所化,化失其正,則臟腑病、津液敗而血氣即成痰水”等等。可見,痰與瘀雖是人體內不同的病理產物,但是兩者卻有著共同的一點,都是體內津血運行失常的病理反應。由于“津血同源”這一生理基礎,導致痰瘀之間相互轉化,相互搏結,共同為患,容易形成痰瘀互結的病理狀態。所以古人早就有“怪病多痰”、“怪病屬瘀”等認識。
溫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檢查,適齡結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過于晚婚、晚孕,避免嬰兒先天不足;有計劃地優生優育。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