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我結婚三年了,孩子有四個月了,患上癲癇也有一個月了。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想問問專家嬰兒兒童癲癇病癥有哪些
兒童癲癇和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就是一個原發性的癲癇,那目前癲癇的治療是靠一個長期的藥物控制,他的癥狀的話根據癲癇的一個類型不一樣,發作的癥狀也是不同的,癲癇大發作的話也就是出現一個肢體的抽搐,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和意識的喪失,那小發作的話,可能會出現失神或者部分肢體障礙的一個發作
病情分析:
你好。目前對于癲癇的現象的話,可以服用抗癲癇作用的藥物比較合適。
指導意見:
對于這種癥狀的話最好還是可以做個腦電圖檢查,根據腦電圖服用抗癲癇作用藥物比較合適。
病情分析:
嬰兒、兒童發病原因比較多,如基因遺傳、先天發育異常、分娩產傷、顱內感染、顱腦外傷、熱性驚厥等,都可以引發癲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見多種類型的癲癇發作及癲癇綜合征。由于新生兒大腦皮質發育尚不完善,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導致大腦皮層異常放電,腦電圖檢查陽性率比較高。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兩類,新生兒癲癇與原發和繼發因素都有關系。本病發病率較高,約為1.5%~3%,在出生后前3天是發病第一高峰,第4~14天是第二高峰。先天異常及圍生期損害是其最常見的原因。
指導意見:
常見病癥有:
1.原發性閱讀性癲癇
可能是少年肌陣攣癲癇的變異型,較少見,與遺傳因素有關。
2.Kojevnikow綜合征
又稱兒童期慢性進行性部分連續性癲癇,本病常見原因為感染,包括Rasmussen綜合征(局灶性連續性癲癇),為局灶性腦炎等所致;其他可能病因包括新生兒窒息、外傷、血管病變引起梗死或出血腫瘤等。
3.偏側抽動偏癱綜合征
病因為顱內感染、顱腦外傷、腦缺血病變或腦靜脈血栓形成、圍生期病變導致腦病等。
4.顳葉癲癇、額葉癲癇、頂葉癲癇及枕葉癲癇
多在兒童或青少年期發病,常有熱性驚厥腦病史或癲癇家族史,可繼發全面性發作。
5.肌陣攣-站立不能發作癲癇
常有遺傳因素,病前發育正常。
6.早期肌陣攣腦病
是少見的癲癇綜合征,男女發病率相同,家族中常有類似病例,可能為先天代謝異常。
7.大田原綜合征
是惡性癲癇性腦病,常見于腦畸形如穿通性腦畸形,腦發育不良如齒狀-橄欖核發育不良等。
8.Landau-Kleffner綜合征
病因未明,可能為聽覺加工過程障礙,曾有伴顳葉腫瘤的病例報道。
9.夜間額葉癲癇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率約70%,異常基因位于20號染色體長臂,可能與良性新生兒家族性癲癇基因之一是等位基因。
10.室管膜下灰質異位
是灰質移行異常導致的特殊癲癇綜合征。
臨床表現:
1.原發性閱讀性癲癇
典型病例在青春期后起病,閱讀時口面部和下頜肌陣攣發作前閱讀時間不定,首次幾乎都是下頜局部性運動發作,波及咀嚼肌常描述為“牙關咔噠一聲緊鎖”,可表現口唇顫抖喉被噎住或難以說話等,也可在視覺癥狀后出現肌陣攣發作,有些患兒繼續閱讀可變為全面強直-陣攣發作。
2.Kojevnikow綜合征
又稱兒童期慢性進行性部分連續性癲癇,臨床很少見,表現局部性持續抽動,發作不能自動停止,是局部性運動發作持續狀態,有時伴Jackson發作。常為局灶性腦炎等所致;其他可能病因包括新生兒窒息、外傷血管病變引起梗死或出血腫瘤等病變,波及皮質運動區及皮質下。表現局灶性肌肉抽動,每天可發作數次或出現癲癇持續狀態,顏面口角、個別手指或單側肢體持續抽動達數小時或數天,無意識障礙,發作終止后,可遺留發作部位Todd麻痹,也可擴展為全面強直-陣攣發作。
3.Rasmussen綜合征
也稱為局灶性連續性癲癇,是主要發生于兒童的慢性進行性局灶性運動發作,之后出現肌陣攣發作,屬癥狀性癲癇。多數在10歲內,平均5~6歲發病。約半數病人首次發病前1個月內有感染史,起病緩慢逐漸加重,局灶性發作常從一側面部或手指、足趾開始,病初為無節律性肌陣攣,有時以Jackson癲癇方式擴展至鄰近部分,軀干肌罕有受累,發作無意識障礙,有的病人伴其他類型發作。隨病變側半球進行性腦萎縮,病情可逐漸惡化,患者出現進行性偏癱伴智力減退,最終可遺留嚴重后遺癥或死亡。
4.偏側抽動偏癱綜合征
病因為顱內感染、顱腦外傷、腦缺血病變或腦靜脈血栓形成、圍生期病變導致腦病等。
以上是對“嬰兒兒童癲癇病癥”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溫馨提示:
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