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PMD)是一組遺傳性肌肉變性病,臨床以緩慢進行性加重的對稱性肌無力和肌萎縮為特征,可累及肢體和頭面部肌肉,少數可累及心肌。根據遺傳方式、發病年齡、萎縮肌肉的分布、有無假性肥大、病程及預后,可分為不同臨床類型。包括假肥大型(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肢帶型、面肩肱型、遠端型、眼肌型、眼咽型等多種類型,多有家族史。按照典型的遺傳形式和主要臨床表現,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分為下列類型:(一)假肥大型屬X-連鎖隱性遺傳,是最常見的類型,根據臨床表現,又可分為Duchenne型和Becker。1.Duchenne型營養不良癥(DMD):也稱嚴重性假肥大型營養不良癥,幾乎僅見于男孩,母親若為基因攜帶者,50%男性子代發病,常起病于2-8歲,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樓,站立時脊髓前凸,腹部挺出,兩足撇開,步行緩慢搖擺,呈特殊的“鴨步”步態,當由仰臥走立時非常困難,必先翻身俯臥,再雙手攀緣兩膝,逐漸向上支撐起立(Gower征),均由于骨盆帶肌肉無力,萎縮,并波及髖、膝關節和足部的伸肌之故。隨后病情發展累及肩胛帶及上臂肌群則兩臂不能上舉,成翼狀肩胛,最后肋間肌和面肌亦可無力,某些受累肌肉由于肌纖維被結締組織和脂肪所替代而變得肥大堅實,此種“假性肥大”80%見于腓腸肌,亦可見于肢近端肌肉、股四頭肌及臂肌。腱反射減低或消失,無感覺障礙。后期常由肌萎縮而致肌腱攣縮和關節強硬畸形,不少患兒尚伴有心肌病變,心電圖可有P-R間期延長、Q波加深等異常。部分病兒智力低下。血清CPK明顯增高,本病預后差,多數在20歲之前不能行走而臥床不起,常死于肺炎、心衰或慢性消耗。2.Becker型(BMD):也稱良性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癥,常在10歲以后起病,首發癥狀為骨盆帶及股部肌肉力弱,進展緩慢,病程長,出現癥狀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數在30-40歲時仍不發生癱瘓,預后較好,其血清CPK升高不如Duchenne型顯著,肌肉組織化學染色可見ⅡB纖維,也與DMD不同。(二)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癥: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無力,常不對稱,不能露齒,突唇.閉眼及皺眉,口輪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以致兩臂不能上舉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縮,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病變也可累及脛前肌和肌盆帶肌群,引起下肢無力、萎縮而致垂足和脊柱前凸。心肌不受影響。血清酶正常或微增。病程進展極慢,常有頓挫或緩解。(三)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癥: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偶為顯性,常散發,兩性均見,起病于兒童或青年,首先影響骨盆帶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難,不能登樓,步態搖擺,常跌倒,有的則只累及股四頭肌。病程進展極慢。晚期可侵犯肩胛帶肌群。有的肩胛帶肌群首先受累,則成為肩-腓肌型營養不良時、若不屬于面-肩-肱型者;應屬肢帶型。(四)其它類型:遠端型、眼肌-咽肌型(垂瞼、吞咽困難)、先天肌營養不良癥、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癥、Emery-Dreifuss型、進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等,均極少見。目前西醫尚無特殊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手段及藥物。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肌營養不良屬遺傳疾病,又屬中醫痿癥,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先天稟賦不足,精虧血少不能營養肌肉筋骨,逐漸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同時,脾胃為后天之本,化生氣血,營養五臟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肌肉無以營養則為肌營養不良。治療該病以脾、腎為根本,肝主筋,主人身運動,且肝腎同源,故以健脾益氣,滋補肝腎,生肌起痿,強筋壯骨為主要治則,采用人參、黃芪、全蟲、龜板、當歸等數幾十種名貴中草藥,研究出強肌康痿系列方劑,經長期臨床實踐證實,該藥可使萎縮、無力的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康復,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變形,療效理想。
溫馨提示:
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病及胃腸疾患,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