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患者性別:
患者年齡:
主要癥狀:怎樣判斷自己的睪丸是否發育成熟,能查出來嗎
發病時間:
化驗檢查結果:
20歲
要知道自己睪丸是否正常,首先得了解在不同年齡時期睪丸的正常大小.人出生到12歲以前的嬰兒,兒童,睪丸處于相對靜止發育期,一般為1~4毫升.12歲以后,進入“青春發動期“,睪丸體積迅速增大.到18歲左右,有60~70%的男子已達16·5毫升以上.成年后的睪丸體積為16~25毫升,平均值為19·8毫升,比白種人和黑人略小.60歲以后,男性進入性衰老階段,睪丸體積逐漸縮小,70歲以后,睪丸積多數已萎縮到16毫升以下.根據以上正常值,只要測量出自己睪丸體積的大小,以此加以對照,就能初步知道自己睪丸的大小是否正常.當然在測量時還應捫摸睪丸表面是否光滑,硬度是否適中,是否有觸痛等.
其次,自己測量睪丸體積有一個極為簡便的方法:用手將睪丸擠于陰囊皮下,暴露睪丸的體積輪廓,然后找一種可塑物品,如蘋果,生梨,蘿卜,山芋,土豆和面粉團等,削成與自己睪丸一樣大小,再將這種可塑物品進行排水法體積測量.最簡單的辦法是,在茶杯中放半杯水,水平面處做個記號,當可塑物放入水中后,水面升高,把升高部分的水用針筒抽出,針筒上標出的毫升數就是睪丸體積了.測定結果,如果成年人的睪丸體積小于10毫升,就是小睪丸,若大于25毫升則是大睪丸,這兩種都是不正常的.
你好?可以檢查泌尿系彩超、睪丸附睪精索靜脈彩超、精液常規。如果這些都正常,就沒有問題。陰莖勃起超過十三厘米,就是發育正常。
以上是對“睪丸的發育”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有些正常的男性雖然他們的睪丸發育正常, 但他們的陰莖卻比較短小, 雖然也能夠勃起和射精,但常常會造成性心理上的異常, 甚至于懷疑自己的性能力,在我國雖然還沒有對這些短小陰莖者在男性中所占的比例進行過科學的統計, 但從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況來看, 這類病人的確還不算少.國外的性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男性的陰莖短小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陰莖增大與遺傳因素 陰莖與身體其它器官一樣,其大小及形態特點要受遺傳基因的控制與影響.
2.陰莖增大與發育與營養狀況 一般來說, 成年男性體格健壯,身材高大,其外生殖器包括陰莖,陰囊的發育也較好,陰莖可能較為粗大,反之則可能小一些,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陰莖的大小不會與身高成正比例,常可以見到一些身高不足1.60米的男性, 其陰莖勃起時可以達到18厘米以上.
3.陰莖增大與肥胖也有一些關系,一些小腹部,恥骨聯合部,會陰部脂肪豐滿突出的男性,往往陰莖的發育欠佳,比起正常男性的陰莖會相對短小.的確,與肥大的身體相比,這種短小的陰莖在婚后可能會給性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和不理想.
4.陰莖增大與其它方面也有關系, 如內分泌紊亂, 男性激素水平不足,陰睪或陰囊腫脹產生的陰莖回縮等,都可能造成陰莖短小.
目前,我國雖然尚未對小陰莖者在男性中所占的比例做過科學的統計,但從臨床中所遇到的病人和接受手術的人數來看,有這種生理缺陷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中大多數婚后的性生活不可能會很滿意,因此他們要求手術治療的心情往往是十分迫切.近年來,國內外的整形外科學者對小陰莖的整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其主要目的有兩條,一是延長陰莖,再就是增粗陰莖.我國同濟醫科大學的龍道疇教授發明了一種延長陰莖的好方法,主要是通過松解切斷附著在恥骨處的陰莖淺懸韌帶,松解陰莖深懸韌帶的方法,使陰莖在勃起之后避免受到陰莖懸韌帶的牽拉;同時將陰莖背側皮膚做Z成形術,術后一般可使短小陰莖增長2-4 厘米; 對一些伴有陽萎的小陰莖患者, 還可以采用內置銀絲的硅膠條插入兩條陰莖海綿體之間,借以增大和加粗陰莖, 此法的優點是手術方法相對簡單, 安全, 并在性生活時可有效地加強性刺激度, 但其缺點是置入的陰莖硅膠假體有可能被排異出來, 部分人可能在術后有陰莖異物感, 至今在日本國仍有不少的醫院采用這種方法.
在陰莖增粗方面,引進了脂肪顆粒注射的辦法以達到增粗陰莖的目的,效果較為理想.對于對做手術有顧慮的人,還可以采用男性生殖器負壓治療器進行非手術治療,這種治療器利用對陰莖的負壓吸引牽拉,可增加陰莖的動脈供血,使陰莖海綿體組織充盈,靜脈回流受限,從而使陰莖得以不斷增大,通常每日早晚各進行一次充盈訓練,持續時間為30分鐘,15 天為一療程, 一般2-4 療程后, 短小的陰莖均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增長和增粗.當然,這要求病人的內分泌功能正常,血中的睪丸酮水平也應在正常范圍之內.有關專家以為,這是一種物理性與心理治療相結合而又不干擾內分泌功能的較理想的非手術整形方法,除此之外,此法對于陽萎,早泄,不射精等異常情況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就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境 皮膚性病 營養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生 醫院在線